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监督在线
  4. 纪律监督
  5. 正文

昌吉市:“码”上监督 激活基层监督末梢

日期:2023-01-10 19:40:15
文章来源:

为进一步做实基层监督,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昌吉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推行“码”上智慧监督体系,构建起以党内监督为根本、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为基础、群众监督为补充、科技监督为手段的“小微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基层“微腐败”问题,促使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

“信息化”促公开 打通群众监督神经末梢

“看了吗?平台上公布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比去年提高了10%。”1220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的几名村民在一起高兴的说着。这是昌吉市纪委监委推行“码”上监督,破解小微权力监督难题的一个有效举措。

该市纪委监委抓住“公开”这个关键点,针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事务决策和各类补贴发放中的风险点,构建昌吉市村务公开信息和“一卡通”监督查询两个监督平台,村民动一动手指就能足不出户了解村务动态和相关政策信息,让监督从定时到实时,监督方式从被动到主动,形成了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的新局面,切实打通了群众监督神经末梢。

村务公开信息监督平台涵盖村财务明细、资源处置、收益分配等7类专栏,变以往一季度一公开为随时公开,村民通过手机APP实名注册登录后,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每一笔惠农资金发放明细、政策依据、审批情况、发放时间等事项,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一卡通”监督查询平台,实现与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数据的衔接,自动接收全市28项惠民资金补贴数据,完成对16项惠民资金数据、政策法规数据、补贴项目类别、补贴项目说明等数据的审核和监管。群众通过手机扫码查询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实时查询监督,严防跑冒滴漏、虚报冒领。

为防止两个平台各类信息“只公开不监督”,市纪委监委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建立专项台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截至目前,两个监督平台已累计公示2052户种植补贴、村集体2.5万亩机动地公开发包信息、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11270万元,惠及各族群众20万人。

同时,将纪委监委“监督举报”模块嵌入微信公众号平台,晒出为民服务事项负面清单、监督举报方式,实现群众通过平台即可直接检举举报,形成全天候、立体式监督格局。通过监督平台累计发现线索37条,立案8人,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

“清单化”促规范   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

“你好,这是天方社区,办理城乡低保申请,您可以在小区居民群或公示栏扫一下‘小微权力’二维码,按照要求准备材料……”。在昌吉市128个村(社区)办事大厅里,每天工作人员都会向群众介绍“小微权力”清单和流程图内容,这个“清单”就是昌吉市纪委监委在“提级监督”工作中,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而采取的创新举措。

为提高“微腐败”监督精准性,昌吉市纪委监委会同市直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围绕“谁来办、怎么办、谁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构建“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对村、社区各类管理权力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分类梳理,制定《昌吉市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明确三大类梳理11项79条小微权力“正面清单”,并将清单按照规范运行、易于操作、便于监管的原则,编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让群众“看图办事”、干部“按图履职”、群众“依图监督”,确保各类“小微权力”得到有效监管。

“小微权力”清单和流程图不能一发了之,聚焦确定的“关键岗位”“重点人员”“重要环节”梳理“负面清单”,明确各岗位、人员、环节的监督防控措施,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169个,制定切实可行廉政风险防控措施214条,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微腐败”,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该市纪委监委全面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打造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协作监督网络,在全市128个村(社区)监督工作站选聘570名监察信息员,聚焦基层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干部廉洁自律、低保申请和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落实等开展“贴身”监督,把监督“探头”延伸到群众身边,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全员化”促警示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手机扫描这个‘廉洁’上的监督二维码,不仅可以对窗口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提意见或者建议,办事不力还可以直接向市纪委监委举报,这样接地气的监督够快”近日,在昌吉市某社区办事大厅办事的马先生连连称赞。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监督质效,昌吉市纪委监委制定下发《昌吉市纪委监委关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规范权力运行的实施方案》,梳理全市乡镇、街道、市直部门156个窗口岗位的服务事项,在窗口摆放了醒目的廉洁从政风险清单,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嵌入监督二维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压实各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监督精准度。各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单位窗口“廉洁牌”实行“一窗一码”,办事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既能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也可以现场拨打电话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进行投诉,实现监督效率从定时优化为实时。各党组织根据意见建议、投诉,第一时间进行快速处理和回复,确保群众的诉求得到回应。对于窗口业务人员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是严管更是厚爱。

同时,该市纪委监委通过模拟办事、电话咨询、随机走访办事群众等方式,对全市窗口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进行督导评议,对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各党组织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并将处理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推进职能部门转变作风。截至目前,全市各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教育党员干部708人次。

此外,在推行“码”上监督工作的同时,该市纪委监委针对个别企业、群众在市民服务中心遇到的办事不顺畅问题,督促市民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着力将群众反映的“急事”“难事”“办不成的事”,力争依规依纪依法把事情“办得快、办得好、办得成”,提升群众满意度。(昌吉市纪委监委 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