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典范罗春梅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孝心、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她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传承着中华美德的家庭。
提起罗春梅,远近的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她老实淳朴、温柔贤惠,夫妻和睦、孝敬公婆、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似乎一切形容中国妇女美德的靓次好句用在她的身上都不夸张。丈夫是园艺一名普通的农工,家中的老小,上面还有三个兄长和两个姐姐。按照回族人的习俗,老人一般由最小的儿子来负责,照顾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刚结婚不久的罗春梅和丈夫身上。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她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
她和丈夫现在都退休在家。以前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她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几十亩农田。每逢农忙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她倍感欣慰,她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
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她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她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如今,婆婆已经97岁高龄,腿脚不方便,眼睛看不见,身边离不开人。罗春梅怕老人着急常常陪老人聊天,讲讲社会发生的趣事。罗春梅知道婆婆很爱美,枕边常放着一把梳子,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总是先把婆婆的头发梳的光溜溜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床单被褥半个月换洗一次。由于拆迁的缘故,她们从生活了几十年的房子搬到了楼房。生活条件改善了,可婆婆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经常白天睡觉,晚上不睡觉。在夜里又哭又笑,还嚷嚷着要找她聊天。弄得全家人都没法睡觉。面对丈夫和孩子的不耐烦她安慰到:“妈在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子,突然换个环境,她不适应,她们要理解”。并且一边安慰丈夫,一边引导孩子。劝他们安心睡觉,自己则陪婆婆聊天。老人上不惯卫生间,有几次尽然直接在地上大小便。罗春梅看到后,二话不说,赶紧打扫干净。从那以后她一步也不离开。
老人腿脚不方便,心里却明白的跟明镜似的,她见人就说儿子对她好是应该的,但娶到一个好儿媳才真是不容易,儿媳平时给自己买衣服挺舍不得的,只要一提给她买东西,没有不愿意的时候,都是头头先张罗。她心中真是感动啊!”说实话,罗春梅一直都觉得这是她应该做得,邻居的大爷大娘都夸她是孝顺的儿媳妇,她老公也经常自豪地说:“在外边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妇和公婆相处比她这个儿子还要亲”。
她们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关系融洽。在婆婆的影响下他们生活上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教育下,她的儿子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儿子逐渐自立,参加社区的社会献爱心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幸福和谐的家庭造就了一双孝顺的儿女,女儿在乌市铁路局医院工作,儿子也已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儿女,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是相濡以沫、携手共建的主题曲,是最美和谐家庭的代名词、小葱花,家庭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辛劳付出,让我们共同传唱幸福和谐家庭、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