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创造的人都是一样,不论是这个部落,那个部落,这个民族,那个民族,只是长相不同,语言不同而已。人活一辈子很短暂,对家庭和周围人要团结,不管是谁有困难,大的事情解决不了,小的忙可以给别人帮……要学会尊重、爱护别人,爱护集体。认认真真做人,做好人。一两个人说你好,不叫好。你只有好好干,长期干,所有人都说你好时,你的高度才和博格达峰一样……父母这样教育我们,我们也这样教育孩子。”交谈至尾声时,沙对笔者说到。
上学 有文化 才能成长为好的人
沙合都拉家是原水磨沟牧场农二队的,1950年至1952年,沙合都拉的父亲在原农二队当了两三年老师,后因家庭困难,转而自己放牧,随后又当了几年兽医。尽管家庭经济困难,育有五个子女的沙父还是决定让家里的长子沙合都拉去上学。1952年出生的沙合都拉七岁的时候,父亲便将他送去上小学,那时候的小学只上四年。随后经过六年的初高中学习,1969年,沙合都拉积极响应知识分子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回到家乡,在大马圈沟一带马背上的学校当起了一名民办老师,这一当就是三年。1972年6月,全阜康各民族学生共计800人参加高考,沙合都拉是阜康本土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喜悦来临的同时也带给沙合都拉沉重的苦恼。他觉得自己作为家里的长子,应该在父母身边,帮父母分担家里的困难,让弟弟妹妹们好好上学,有个好的前程。尽管家中经济窘迫,沙父还是决定让沙合都拉去上大学,父亲对他说:“一定要上学,有文化,才能成长为好的人。”同年9月,沙合都拉便进入新疆农业大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
娶媳妇不要只看姑娘,要看姑娘的妈妈
在沙合都拉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父母就已经为他看好了一户人家的姑娘。父母告诉他:“娶媳妇不要只看姑娘,要看姑娘的妈妈。妈妈如果是个好心人,姑娘肯定也是和她一样的人。如果你娶到这家的姑娘,你就幸福了。”
老伴阿合力玛家是原水磨沟牧场牧业队的,阿合力玛的父亲吐尔逊性格直爽、健谈。因为放牧,阿合力玛家一年四季随着牲畜转场四处搬家,可是不论搬到哪里,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只要路过吐尔逊家的人都喜欢去他家吃饭喝茶。吐尔逊家里有什么都拿出来招待客人,自己不吃都行,必须把客人招待好。父亲如此好客,母亲更是细心周到。冬天,路过的人在常常在阿合力玛家里借宿。那时候的路没有现在好走,毡底袜子常常都是潮湿的。客人晚上睡觉后,阿合力玛的母亲便将客人的毡底和袜子拿出来,放在火炉边烤干。
阿合力玛的父母为人如此的好,阿合力玛的品行肯定
也不会差。在双方父母牵线搭桥下,沙合都拉和阿合力玛
相识相知相爱,如今,已成家整整四十年。
人人都要老
1999年,原本多病的沙合都拉的父亲因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当时沙合都拉的母亲患有严重哮喘,洗头洗澡等也都需要人帮助。一家七口人,两个老人病重,三个孩子上学,丈夫沙合都拉一人上班养家糊口。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理所当然的落在阿合力玛身上。公公瘫痪在床,阿合力玛便一勺一勺给公公喂饭;公公大小便不能自理,常常一两个小时就污染了衣服和被褥,阿合力玛不分冬夏,都赶紧给公公换洗。公婆因常年生病,性情也变得暴躁,经常对阿合力玛发脾气,但阿合力玛从来不生气,只是赶紧放下手里的活,默默地去照顾公婆。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服侍,让公婆再也不忍心对阿合力玛发脾气了,反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公婆都事先找阿合力玛商量,征求阿合力玛的意见。丈夫沙合都拉讲述到这里时,阿合力玛说道:“人人都要老,我怎样对待老人,以后我的孩子也会学着怎样对待我。这些也是我父母教会我的”。
你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1997年,小儿子马吉提上初中时,有个叫飞飞的汉族孩子一连几天跟他一起回来吃住。有一天,沙合都拉就问小儿子:“这个孩子在我家住了四五天了,他的爸爸妈妈难道不找他吗?”小儿子说:“飞飞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去了内地,爸爸去南疆打工了,给他租了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最近房租到期,房东把锁子换了。他没有地方去,我就带他回来了”。当时沙合都拉的收入每月只有六七百元,要支付重病父母的医药费、孩子的学杂费,光是大女儿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得四五千元。尽管如此,在得知飞飞的情况后,沙合都拉夫妇还是当着小儿子和飞飞说:“你也是我们的马吉提一样的,以后马吉提吃啥你吃啥,马吉提住哪你住哪。你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一住,便是四年。这个汉族孩子在哈萨克族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下,茁壮成长。
飞飞结婚当天,把新娘接到酒店后,亲自带车去接沙合都拉夫妇及亲友参加他的婚礼。婚礼仪式中,主持人邀请干爹沙合都拉、干妈阿合力玛——这对曾经养育过飞飞的哈萨克族夫妇上台接受儿子的孝心茶,顿时,全场宾客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廉租房的房租我来掏
今年38岁的韩军患有腿部疾病,被定为肢体四级残疾。6年前,韩军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从四川来新疆打工,全家人憧憬着能在新疆多赚点钱,让生活富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妻子不幸因病去世,抚养孩子和操持家务的活就落在原本肢体残疾的韩军身上。一家三口住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生活陷入空前的贫寒,最困难时连冬季取暖的煤都没钱拉,更别提每月还要交300元的房租了。沙合都拉夫妇听说这一消息后,便将自己家的煤拉上给韩军家送去,帮韩军把房租交上。三年前,沙合都拉夫妇更是主动和社区联系,与韩军家建立帮扶关系,与社区一道协调多方关系,为韩军找到一份环卫处的工作,并申请到一套廉租房。干起环卫工的韩军每月能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仅仅够维持基本开支。两个孩子上学、廉租房的房租等费用又让这个家庭发起了愁。沙合都拉夫妇便承诺给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每月资助200元学杂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更对韩军说道:“你的廉租房的房租我来掏。”
交谈到此时,笔者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沙合都拉夫妇却笑盈盈的说:“我们的三个孩子现在都已经成家了,虽然我们的收入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想到这两个孩子失去母亲,家庭条件又这么困难,我们打心眼里想帮助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访谈结束,从沙合都拉夫妇家出来后,四月的天空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笔者闻着雨点打湿泥土的气息,思绪依旧沉浸在这户哈萨克族家庭崇文重教、朴实善良、助人为乐的家风之中。
(沙合都拉夫妇口述 武文英整理 审核: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