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四风’是一个长期过程,中途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必须坚持到底、久久为功”,在昌吉州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赵多江看来,纠“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表现只会越来越隐蔽,监督者必须创新手段,才能彻底挖除“四风”根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昌吉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举措,以节点连线,加强问责,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20件,党政纪处分31人。
畅通渠道,速查快结
2月13日,土豆、优酷网上一则视频引发网民围观,一群众拍摄了昌吉市工商局党组书记陈亮公车私用的视频,并传至网上。没多久,陈亮受党内警告处分。
“驾驶员休假了,我开单位车去开会,顺便送女儿去修鞋,结果被拍了,不该沾这点小便宜。”陈亮懊悔连连。
鼓励群众利用手机、相机对干部作风进行“随手拍”,是州纪委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的一个举措。州县两级纪委均开通网络举报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类举报有图片有视频,举报的同时基本都公开在了网络上,群众关注度高,为此,对这类线索,州纪委要求五天内有初核结果。今年以来,全州收到各类网络平台举报242件,最快的两天就立了案。
交叉检查,避开人情
为发现“四风”问题,经常需要暗访,次数多了后,生面孔成了熟面孔,有的监督人员刚进楼,就有人通风报信,要大家好好干工作。
“我们县城本来就小,走哪儿都有人认识,有人远远看见我就喊‘去暗访?’,让人哭笑不得。”木垒县一名检查人员的笑谈引起了州纪委常委赵剑的思索。
经过研究,州纪委决定以相邻县市为基础,县市以相邻乡镇为基础,层层建立暗访协作区,开展互换检查,本地人员不能检查所在县市、乡镇,以避开人情困扰。各个检查组对党政机关、窗口单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多次暗访,覆盖面达到85%;到大型商场、农家乐、旅行社多次调阅购物卡、用餐、旅游消费记录等,查看是否用公款支付,最终查实木垒县职业教育中心购买购物卡为单位职工发福利、奇台县半截沟镇大庄子村组织村干部公款旅游等案件。
通报曝光,警示震慑
纪委的反面曝光就是正能量,曝光违纪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作用更明显。今年来,全州各级纪委通报、转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32期,在《昌吉日报》、微信“昌吉零距离”等平台实名曝光典型案件14起14人,被各类媒体和网友大量转载,警示震慑效果良好。
“第一次在报纸、网络上曝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时,被曝光的干部来找我们,说丢不起这个人;之后,我们持续曝光,大家一看成了常态,也没人找了,主动上交不当所得的人反而多了。”据州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郭开举介绍,全州各级纪委均开通了廉政账户,2013年之前领导干部主动上缴红包、礼金的笔数不多、金额也不大,但近两年增长迅速,社会反响很好。一位干部表示,退不掉的红包、礼金让人头疼,当面上缴又有所顾虑,廉政专户渠道则相对保密,为大家解决了一个难题。
创新手段,科技助力
作风问题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检查的频率高、压力大、责任重,为促使监督人员高效完成任务,确保对违规违纪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惩处,昌吉州纪委把目光盯向了科技,力争用科技手段摄住身边“四风”,用软件追查舌尖奢靡,彻底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暗战”。
该州为监督人员配备了微型拍摄设备,可以当场固定干部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在全州两千多辆公车贴标的基础上,木垒、奇台两个县为所有公车安装了GPS,对公车去向存疑单位,主要领导要说明情况并签字背书,如有虚假愿受加重处理。
每逢节点,监督人员利用公安部门的号牌识别查控系统和电子监控记录,可甄别各旅游景点、关键路口疑似公车,查看是否有公车私用行为。